clip_image001
上午10时40分,杭州师范大学33号楼109教室,思政课老师余龙进在黑板上写下“15组和16组”后,走下讲台坐到了学生中间。曹雪婷和3名同学随后上台,调试电脑,拷贝课件。
曹雪婷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流程。在本学期开学前,她所在的学前教育专业的88名同学自由组合成19个小组,大家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、内容展开研究,然后制作成PPT,在思政课堂上和同学、老师展开互动讨论。每节课都会有两个小组上台主讲,这天5月19日正好轮到了曹雪婷和范路所在的15组和16组,而评委是6、9、12、14、17、19组的代表。
“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内容很严肃,请大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。”铃声过后,第15组的4名成员站在讲台前,曹雪婷的话让课堂安静下来。一旁的投影仪上出现了“花开无声,守护绽放”的字样,组员江奕萱亮出了主题内容:“我们要讨论的是女生被性侵的话题。这个问题很容易被家长老师忽视,我们希望借由今天的主题,让女生能够多一份自我保护意识,少一点危险系数。”
这一幕,便是杭师大大一新生的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》课——“学生道德小讲堂”。杭师大创新授课方式,尝试让学生也成为思政课堂的主讲之一。组员杨静说,为了这堂课,她们足足准备了一个月,从前期的确定题目开始,大家就不断商量。
“前面的十几组同学有探讨反腐的、有讲碰瓷和诚信的,形式也很多,有朗诵、情景短剧、三句半等,我们就想找个大家能产生共鸣的主题。”杨静说,“和传统的思政课不同,这种带着问题去找资料的方式让我们打开了思路,对相关内容都做了细致了解,我们查找了大量新闻、书籍等,PPT也做了3个不同的版本。”
对于这种改变,执教30多年的余龙进教授说:“以前的思政课,老师往往照本宣科,没有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”而如今,每周二上午的这4节课,却成了余龙进最期待的时刻,“因为你完全无法预知,这些学生会用什么形式,讨论哪些话题。他们的小讲堂十分活跃,气氛、效果非常好!”
课堂上,15组的组员讲完后,还普及了“女性应该如何保护自身安全”等知识,随后进入同学点评和评委点评环节。作为今天的评委和班上唯一的男生,陈强感慨颇多:“今天的这堂课让我们师范类的学生警醒,不仅要以身作则,还要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。”
在最后的打分环节,评委都给了很高的分数,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,第15组的平均分为95.6分。这个分数将作为平时表现成绩,综合期中、期末考试、社会实践的分数,得出最后的总成绩。
随后,16组讨论的主题是“关爱空巢老人”。3名成员采用了“朗诵+歌唱”的表演形式,温情的画面极具感染力。坐在后排的陈萍同学深受启发,和同桌说:“下次轮到我们的时候,不如做个关爱残疾人的主题。”
两组学生的“讲课”结束后,是老师点评的环节。“今天的两个主题,大家均做了精心的准备,在课堂上做了充分的展示,达到了很好的效果。”余龙进补充了自己的想法,“关爱空巢老人的对策少了些,我们是不是可以以班级为单位,组织同学和周边的敬老院结对?”同学们马上回应:“可行,马上联系!”
“我们再来做个心理测验,测测大家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何。”最后的半个多小时,余龙进点开PPT,投影仪上显示着“人际关系自我评定量表”。徐萍同学在边上悄悄说:“这是余老师上周没有讲完的内容,我们的思政课除了由学生上课外,其他的大部分内容也有很多互动内容。”
记者:和现在相比,以往的思政课存在一些什么问题?
余龙进:以前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按教材章节去讲,按部就班、缺乏互动,有的同学会带着小说进教室,老师在上面讲课,有的学生就在下面玩手机、做自己的事。这种满堂灌、“填鸭式”的方式显然是不行的。
记者:怎么想到让学生主讲?
余龙进:我们提出“把课堂交给学生”、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来”的理念,也大胆尝试了让老师走下讲台,让学生走上讲台的教学模式。通过“翻转”的课堂,可以增强学生的“存在感”,为他们提供对社会问题各抒己见的机会。
记者:这样的教学方式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?
余龙进:学生讲堂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,也促使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了解社会、学习相关知识,这些是在课堂上怎么灌输都无法替代的。
现在杭师大思政课的总成绩分为4个部分,除了期中、期末考试成绩外,学生讲堂和社会实践也占了很大的比重。除此之外,我们还有“思政理论课论文竞赛”和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拍”等活动,不少学生把在课堂上讨论的内容转化成了有意义、有价值的调研报告、论文或图片。论文获奖的作者,还有机会参加由学校大红鹰dhy7788老师带队的暑期“红色之旅”社会实践活动,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识。
从上一学年学生给老师打分的结果来看,大红鹰dhy778830多位老师的平均分为94.17分,这个成绩是历年来最高的,比不少专业学院教师的评分还要高。
相关链接:http://zjrb.zjol.com.cn/html/2015-06/04/content_2881955.htm?div=-1